市市场监管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2021-02-01 15:49 来源: 浏览次数:市市场监管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嘉兴市市场监管局
2019年12月
今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围绕省局、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指导下,结合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和工作实际,立足“1234”市场监管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向,进一步加快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转轨和工作路径转型,着力在促改革、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提能力上下功夫,全力组织开展“5+1”行动,推动市场监管工作不断前进。
一、2019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入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截至11月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55.0985万户,注册资本(金)总额19533.6488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末增长7.23 %和7.54%。我市优化服务助推企业开办、企业简易注销两项工作均位列全省第一。一是深入实施企业开办“一日办”工作。在南湖区“一日办”经验全省推广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深挖潜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推动全市企业开办便利化改革再上新台阶。设立专窗,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流程再造,全流程环节减少到3个及以下。统一材料,企业开办所需材料提交按统一标准精简到5 份以内。购买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日办结产生的公章刻制费用,真正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统一出件,企业完成设立登记、发票申领、公章刻制后,由服务专员在出件窗口统一将营业执照、公章、发票发放给申请人。截至11月底,全市完成一日办结事项13627件,占新设企业65.77%。一日办工作的推动落实工作得到副市长沈晓红的批示肯定。二是企业注销便利化工作有序推进。企业注销实现“一网”通办,加强与税务、商务、人力社保、海关等部门对接,实现注销业务“信息共享、同步指引”。推进企业普通注销、简易注销、特殊情形注销便利化,实现注销提交材料精减、办理时间大幅度压缩,注销成本明显降低、制度性交易费用“零成本”的改革目标,提高市场主体退出效率。我市简易注销工作得到省局冯水华局长、张雪林副局长批示肯定。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共办理公司制企业(不含分支机构)注销登记6694家,其中简易注销登记5445家,占总量的81.34%,超过四分之三的公司主体选择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三是企业开办“网上办”比例大幅提高。大力推动“网上办”、“移动办”,扩大代办人员队伍,通过审批中心帮办、银行网点代办、乡镇(街道)协办等方式,引导企业在浙江政务服务网、浙里办APP等发起开办申请,实行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零跑动不见面审批。截至目前,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平台进行全流程登记及半流程登记22662件。(新设企业总数26816家,网报占比84.51%)。四是长三角一体化市场准入改革统筹推进。助推我市南湖区、嘉善县两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市场准入改革中先行先试。南湖与上海吴江两区通过政务通办建立首个跨省政务服务异地可办模式,实现政务服务网用户体系和电子签章互认互通,实现实时远程预审,推进两区审批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形成统一的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材料清单等,确保异地通办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嘉善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企业开办服务专区”,实现企业名称申报、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税务定税种补录信息、发票首次领取、银行开户等6大环节“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助推一体化协同发展。此外,推动政银合作引向深入,全市银行代办网点已有540家,占全市总银行网点的53.3%。五是全面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围绕企业年报推进信用建设,全市系统紧扣年报工作重要节点,发扬“店小二”精神分层分段服务企业做好年报公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效。截止6月30日年报结束,年报完成率93.42%,超出全省平均值1.93个百分点,名列全省11个地市首位。12月6日,全省创新推进年报工作现场会在嘉兴召开,嘉兴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持续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一是积极推进“质量+”,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发挥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全省率先实施质量工作督查。启动“十四五”质量发展战略研究,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修订《嘉兴市市长质量奖评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评审机制,新增创新奖。精准帮扶,实施质量奖争创企业培育提升,梳理并精确指导“中国质量奖”重点培育企业2家、“省政府质量奖”重点培育企业11家,推荐8家企业争创“省政府质量奖",嘉兴市政府申报“省政府质量奖组织奖”。加大质量工作宣传力度,累计开展“质量开放日”活动14场次,持续推进省、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新增省级基地4家。二是积极推进“标准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积极推动标准制订,鼓励企业争当“标准领跑者”,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2个,国家标准811个,行业标准579个,地方标准40个。积极开展地方标准项目制修订,10项标准列入2019年嘉兴市地方标准制订计划,已发布《内河绿色码头建设指南》等4项地方标准。海盐编制的全国首个城镇化国家标准《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获批发布,王文序副省长作出批示予以肯定。新增3个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其中海盐基本公共服务列入省级重大标准化战略项目。三是积极推进“品牌+”,不断提升质量竞争力。立足我市中小企业占主体的产业结构特点,加快“品字标浙江制造”培育建设,全市146家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库。发布“浙江制造”标准56项,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145项,新增“品字标”企业35家,居于全省前列,提前完成年度目标。四是积极推进“双创+”,助推小微企业提质增效。围绕“总量规模更大、发展活力更强、主体质量更好、创新动力更足、外贸拓展更快、营商环境更佳”的工作目标,全面助推小微企业发展。截至三季度,全市新增小微企业17023家, 其中新增八大产业小微企业3986家;全市共有小微企业183900家,八大产业小微企业77216家。秀洲列为全省小微企业运行发展动态分析试点单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小个专”非公党建工作现场会在嘉善召开。桐乡成立全省首支“党建红管家”队伍,助力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
(三)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在嘉兴”行动。全市各渠道共受理案件30095件,所有案件均依法依规及时处理,处理率100%,挽回经济损失11785.19万元。一是推动放心消费示范区创建。放心消费示范区创建工作确定为嘉兴市民生实事,我局认真调研排摸,确定创建10个放心消费示范区,超过目标要求的42.86%。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放心商店5289家,放心网店240家,放心餐饮302家,放心工厂1129家,无理由退货单位1972家。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保障,“满意消费长三角”示范引领行动取得显著成效,9月25—26日长三角企业无理由退货承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嘉善召开。二是推进食品安全市县创建。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把“双安双创”列入市对县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今年,嘉兴市秀洲区、平湖市、桐乡市三地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正式被命名为“浙江省食品安全县(市、区)”,在去年南湖区、嘉善县、海盐县和海宁市成功创建基础上,嘉兴市实现省级食品安全县(市、区)创建“满堂红”。扎实推进基层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和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使基层队伍能力和基层履职水平不断提升,10月30日-31日,全省基层食安办能力建设现场会在嘉兴举行。开展“防风险消隐患保食安”专项整治行动,监管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3万余人次,排查出重点风险隐患560个,查处违法行为1018起,责令整改1689家,查处关停非法违法企业19家。三是强化药械化重点领域风险隐患排查。组织开展以中药饮片质量提升、医疗器械“清网”、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等为重点的打假治劣“药剑”行动。明确了依据规范化、表式规范化等“十个规范化”的建设框架,形成了检查依据统一、检查表式统一等“五统一”模式,初步实现了药品认证检查规范化。今年6月,全省药品认证检查工作现场会在嘉兴召开,在全省推广介绍嘉兴规范化建设经验。开展特殊药品专项检查,检查报告均及时录入特药监管系统。以药师在职在岗监管为重点工作启动药师“挂证”专项整治,基本消除了药师虚挂现象。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截至目前,全市共上报ADR报告6373份,其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2396份(其中严重的报告964份),上报MDR报告1109份(其中严重的报告168份)。积极推动嘉兴微创园开展共享基础设施及测试资源试点,助力嘉善打造长三角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区。四是开展放心农贸市场创建。立足长效管理,城市放心农贸市场创建抓提质出精品,农村放心农贸市场创建抓扩面补短板,提升农贸市场购物体验。今年全市确定36家(任务数20家)市场为今年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单位,各市场积极开展市场区块改造、形象标识统一、创建氛围浓厚、环境卫生整治、车辆秩序整治、市场管理人员和经营户培训、软件应用、市场检测、索证索票、制度上墙、台帐整理等一系列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五是特种设备安全态势平稳。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着力提升全市特种设备安全水平和服务质量。推进使用单位应用分级评价系统和重大风险日志管理系统,全市应用评价使用单位共2398家、应用重大风险日志管理系统使用单位共516家。按照“重点+双随机”模式,完成756家重点使用单位监督检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出动检查人员9200余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4080家,排查隐患2227项,已整改完成2127项,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654份,立案查处144起。
(四)全力开展知识产权生态优化行动。一是着力提升专利创造能力。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清零”、“倍增”活动,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清零”、“倍增”活动,1-10月我市新增专利申请3162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273件;授权专利22692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891件。1-11月份,新增PCT申请109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160件,总数居全省第三位;我市万人发明拥有量达到27.85件,较上年增长51%,增幅全省第一,完成年初制定20件的年度目标。二是积极推动专利转化运用。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建设工作,今年新开展贯标工作企业49家,全市共有146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贯标工作。嘉兴沃尔德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的高精密超硬刀具专利导航项目被列入省专利导航项目。1-11月份,新增PCT申请109件,我市万人发明拥有量达到27.85件,较上年增长51%,增幅全省第一,完成年初制定20件的年度目标。三是商标注册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底,全市商标注册申请数为39423件,核准数为33837件,累计有效注册量为176198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8%、18.6%、26.5%。全市通过查处商标违法案件申报驰名商标认定1件(海盐的“领绣”刺绣,并正在着手办理1件(桐乡的“京马”电机)。8月13日,嘉兴商标申请受理点获国知局商标局批准正式设立,该项工作获张兵书记批示肯定。受理点9月20日正式对外开展业务,截至目前,已代办商标申请业务83件。四是特定名词保护工作成效明显。自启动“南湖”、“红船”特定名词商标注册保护以来,分三批申请注册“红船”、“南湖红船”等商标187件。该项工作得到省局冯水华局长、陈振华副局长,以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祝亚伟和副市长沈晓红批示肯定。
(五)大力开展综合执法亮剑行动。今年以来,全市系统共查办各类案件4777件,其中大要案934件,罚没款总额7220.92万元,移送公安机关37件。其中,竞争执法案件3068件,罚没款4073.01万元;食药案件1270件,罚没款1830.48万元。一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涉黑涉恶线索排查,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结合登记注册、信息公示、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投诉举报等,全力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16226人次,检查市场2748家次,检查经营户62658户次,排查上报异常情况线索102条,1条传销恶势力犯罪线索已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今年4月,中央扫黑除恶第11督导组第一下沉组赴嘉兴开展专项督导,对我局工作表示肯定。二是开展“保健”市场乱象联合整治。联合10个市级部门开展“保健”市场乱象联合整治行动,出动监督检查人员9364人次,联合执法118次,排查保健类店铺、农村集市、宾馆酒店等6284家,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284次。严查违法典型,重点查处“中医养生馆”“鼻炎馆”类非法行医和虚假宣传、医疗器械体验类虚假宣传、直销产品经销商开展虚假宣传活动、食品保健食品类欺诈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共行政立案194起,结案173起,罚没款共计585.42万元。三是开展“亮剑2019”打击假冒伪劣综合执法行动。加强对小家电、餐饮食品等民生关注的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查处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3294人次,检查各类经营主体2359家次,查办各类案件445件,其中大要案200件,案值537.74万元,罚没款934.08万元。四是严厉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持续“露头就打、打早打小、重打严查”的“零容忍”高压态势,今年以来全市打传形势平稳可控,省传销“三色预警”均为绿色,共查办传销行政案件29起,罚没款396.37万元,捣毁取缔传销窝点8个,查获并遣散传销人员150余人。五是开展涉企收费执法监管。对涉及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费、行业协会收费、各类保证金、转供电环节加价、小微企业收费、物流领域收费的相关行政机关及单位进行检查,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1006人次,检查单位463家,发现违规案件23件,涉及违规金额1217.4477万元。目前已处理16件,退还1024.288万元,罚款12万元,实施经济制裁合计1036.2875万元,全年为企业减负1037.9638万元。
(六)全面实施系统能力提升行动。一是机构改革顺利推进。1月4日,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挂牌,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全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稳步推进,组建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市本级及5个县(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均已经挂牌。二是机关党建走在前列。建立健全机关党建“三字工作法”,发挥领导班子成员“三大员”作用,有力夯实了基层党建基础,形成了市场监管部门特有的党建特色,全局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得到了市直机关工委高度肯定。三是清廉市场监管建设扎实推进。出台《关于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全面推进清廉市场监管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20项工作任务、25项具体工作、牵头领导、责任单位等,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清廉市场监管”建设。四是警示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根据省市纪委部署,第一时间启动警示教育月活动。制定出台《关于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的实施方案》,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大会,赴海盐县法纪教育基地现场接受廉政警示教育并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五是“三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充分发挥职能,持续深入基层、企业、社区(村)走访,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助推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全局班子成员共带队走访企业335家,收集解决问题建议130个,本部门能够解决已解决或者正在解决的117个,需要其他部门协调解决8个,解决其他部门转办的问题5个。帮助嘉兴新大众印染有限公司进行行业改造升级、帮助嘉兴奥克兰特种牛皮科技有限公司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等案例获得了企业的好评,实施“实验室开放”常态化推进“三服务”的举措得到市活动办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