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放心消费 > 信息动态

海宁消保委许村分会建议:宠物免费领养问题频发亟待关注

发布日期:2022-11-21 09:16   来源:市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

为了拥有一只属于自己的宠物,也为了节省经济成本,“领养代替购买”成了不少人养宠物的一种方式。但是宠物领养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存在着不少的监管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心思,利用爱宠人士的善心坑蒙拐骗。

一是免费领养成为变相捆绑销售。为确保领养人对领养的流浪动物负责,有许多领养签订了协议,但是不法商家利用这份协议通过捆绑销售的形式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2022年6月8日,福建海博TV“律师在现场”栏目报道了贵阳的李某在两江新区洛鑫宠物店免费领养了一只小猫,并签订了猫粮购买合同,要求连续13个月购买总价3000多元的猫粮,小猫在领回家3天喂食该猫粮后出现了便血,后跟店家商量更换猫粮,但是店家新提供的猫粮缺少质量保证,李某提出解除合同,店家要求李某支付2500元违约金,并且商家拒绝协商,要求直接走司法途径。

二是网络免费领养导致诈骗频发。“免费领养”常见于网络中,发布的信息内容都具有免费、无偿、定金、运费、品种宠物等共性。通常以精美图片和免费领养为噱头,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运费、疫苗费等,轻则到货与图片不符或收到发病宠物,重则直接被骗钱拉黑。如张家港公安局发布过预警,2021年10月1日,苏州的邓某报警称其在“罐子”交友平台上看到有人发布免费领养猫的消息,添加对方微信后,按对方要求操作缴纳了运费等费用,后发现被骗,损失人民币6700余元。2021年9月23日,南京的张某报警称,其在“闲鱼”上看到有人卖猫,对方称刚开业可以免费领养一只,但是需要交押金299元,其向对方转账299元后发现被骗。

三是行业制度不全存在监管漏洞。宠物领养缺少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行业标准,对于送养主体也没有相关的资质和要求,在准入和监管两个方面都存在着漏洞。以目前的宠物免费领养来说,主要通过二手交易、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信息,除了小部分有证照以外,很多都是个人行为,一旦产生问题,找谁维权都无法确定。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常常会因为缺乏相关的信息,造成维权困难。很多人又因为金额小,走司法途径成本高,而放弃处理,致使不法之徒肆无忌惮。笔者通过黑猫投诉平台搜索“领养”可以查阅到因为免费领养宠物产生的投诉就有207条。该投诉平台的用户“月亮不泡饭201312”通过小红书博主免费领养小猫,并根据博主引导在淘宝店“聊城东昌府区栎晟电子商务店”拍下525元内容为“京东E卡”的产品作为托运费和运费险,因该笔交易未在小红书产生,向小红书投诉无果。

为此,海宁市消保委许村分会建议:一是要加强宠物领养平台的建设,建立有序规范的领养平台和领养机制,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二是明确送养主体的相关资质和领养人的相关资质,合理制定宠物领养协议书;三是宠物市场的行业标准和相关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明确监管的依据和内容,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分享: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