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放心消费 > 公众监督

嘉兴发布2023年度十大消费警示

发布日期:2024-03-19 17:29   来源:嘉兴市市场监管局   浏览次数:

嘉兴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3年度十大消费警示,通过以案释法、以点带面,督促经营者诚信自律、守法经营,同时提醒消费者防范消费风险、文明理性消费。这些案例涉及食品、家电、服装、家装等多个行业和领域,读懂这些案例,可以帮助你避“雷”避“坑”,远离消费陷阱。

案例一

低价购买“无码机”售后保障难享受

刘先生在乍浦镇某电器实体店购买了多台某品牌空调,结果这些空调的温度无法调低。与品牌客服联系得知系非正规产品,不享受售后保障,与商家联系对方拒绝处理。经调查,商家反映刘先生所购买的空调是“无码机”,销售时已经告知刘先生,价格上也相对便宜。经协商,最终商家协助消费者完成“解码”,空调可以调到更低的温度,但是厂家提供的其他售后服务仍然无法保障。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空调等大件家电尽量选择由厂家授权的正规渠道购买。“无条码”空调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厂家不负责售后维修,更无法享受正规的售后服务。


案例二

防晒≠防紫外线 消费者需擦亮眼

消费者王先生反映,在海宁市某日用品店开设的网店购买了一款夏季防晒冰丝袖套,商家网页介绍具有防紫外线的功能,收到后发现使用效果不好,通过查看商品的标签,发现只是执行普通民用手套标准的产品,要求商家退款和赔偿。调解人员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根据GB/T 18830《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标准,只有当产品的UPF值大于40,并且T(UVA)AV<5%时,才能称之为“防紫外线产品”。此时,商家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主动赔付消费者300元,双方和解。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防紫外线产品时要查看包装标识,避免买到无效产品。


案例三

进口品牌产地约定不明 大件耐用品关键信息要看好

消费者王女士反映家里地暖的锅炉主板出现质量问题,售后来维修时,发现锅炉产地与合同约定的产地不一致,要求商家重新安装并赔偿损失。经调查发现,该产品原产国生产的比其他产地生产的在售价上贵2000元,调解人员提出由经营者对主板保修1年并一次性补偿消费者现金2500元。双方均表示接受,纠纷和解。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使用期较长的大件耐用品时,在收到商品后应仔细核对商品的规格型号、产地、使用说明、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尽量能在安装前发现问题。


案例四

给人提供场地摆摊 撤柜纠纷谁来担责

施女士反映其父母被组织去某家电专卖店听课领礼品,前期送了免费的电动牙刷和平底锅,之后说免费送学习机,但实际支付了学习材料费用2899元,她认为商家行为存在诱导消费,要求退货退款。调解人员联系该家电专卖店经营者,经营者表示是一家卖学习机的卖家来摆摊的,后发现摆摊卖家的销售行为有问题,已将卖家赶走,其自身并没有责任。调解人员明确告知柜台租赁方在此次纠纷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次日该家电专卖店经营者为消费者办理了退货退款。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切勿贪图小便宜,需要购买高价的电子产品时,建议找有固定经营场所且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


案例五

误买“一口价”金饰 告知义务要履行

丁女士反映其在某金店被店员误导购买了一款“一口价”金饰。由于丁女士是首次购买黄金,不懂“一口价”和“按克价”的区别,买好后认为自己吃亏了,希望能够退货退款。金店在销售过程中,应当对消费者履行主动告知义务,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最终,丁女士将购买的“一口价”金饰退回,换了店内“按克价”金饰,双方和解。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黄金商品时,首先要明确自身消费需求,注意区分“一口价”金饰与“按克价”金饰,付款前要对商品质量、重量等再次当面确认。


案例六

问题榴莲难退货 售前质量要明说

嘉兴经开区某消费者反映其在水果店购买了2箱榴莲,回家后发现其中有2个是“死包”,要求商家退还部分钱款。调解人员向商家了解情况,得知这批榴莲是特价产品,价格相对低廉,无法保证百分百优质,但是在出售时并没有说明这是特价榴莲。根据公平交易的原则,商家应该给予退换或补偿。最终,商家退给消费者150元,双方和解。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水果尤其是箱装水果时,要仔细查验水果品质,箱装水果尽量开箱验货;拿回家后发现坏果的,及时拍照或视频留证,便于后期沟通处理。


案例七

网购产品遇维修 三包责任要担起

消费者王女士反映其在某公司的快手直播间购买了一台洗地机,保修期两年。现洗地机管子坏了,联系商家,商家答应保修,但售后产生的运费需消费者承担。经调解人员了解,洗地机在保修期内,且是非人为损坏。商家在销售时明示了产品保修期为两年,在为消费者修理过程中,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最终经营者提出免费换新,并承担来回快递费用,双方和解。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要增强风险意识,对商品、商家要全面了解,择优选择诚信、可靠商家。


案例八

奶茶大单配送慢 及时沟通是关键

王女士反映其通过饿了么平台在某奶茶店购买了25杯奶茶,结果商家超时2个小时才送到,送到时朋友都走了,奶茶没人喝,要求奶茶店退钱。经调解人员了解,奶茶店到了约定送货时间,由于送货车装不下,来不及配送,迟了2个小时才将奶茶全部送到。调解人员指出,奶茶店有责任按时将奶茶送到客人指定的地点,有问题应及时和客人沟通并提出解决方法。奶茶店负责人认识到了自身问题,当即向客人道歉并全额退款。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商家:一旦与消费者约定了送货时间,要遵守合约,维护自身良好信誉。


案例九

老年人冲动购物 子女平时要关注

李先生反映其母亲高价购买某床垫,认为遇到了保健品骗局,请求帮助退钱。经调解人员了解,起初商家让其母亲每天过去体验,体验到一定时间就给点礼品,时间久了其母亲便动了心,花高价买下了床垫。调解人员拨打该产品销售方负责人的电话,表示消费者家人强烈反对购买且消费者也表示不适合她,想好好商量能否给予退货。商家破例同意全额退款,但此次退货成功仅是个例。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谨防保健品夸大疗效的销售陷阱,同时建议子女平时多关心老年家人的情感需求,多关注老年人不合理的购物倾向。


案例十

家具甲醛超国标 检测认定获赔偿

消费者许先生反映其在某家具店购买了一个书橱,使用中家人陆续出现皮疹、口疮等疾病。遂自行在网上购买了空气质量检测仪,经对书橱内空气进行检测,发现甲醛含量为0.374mg/m3,超过国家标准3倍。商家对于许先生自行检测的数据不予认可,认为要退货需要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后经第三方国家专业机构检测,该书橱甲醛含量确实超标。最终商家同意退款退货,并赔偿许先生相应损失。

市场监管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成品家具等容易产生甲醛超标的商品,多留意气味异常等现象,及时发现问题并维权,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分享:
关闭 打印